只好到處找mp3....
目前找到了盧亮輝的「春」和「冬」,「秋」我有CD,「夏」還是個謎,
找都找沒mp3...這四首都超好聽的說....我覺得比韋瓦地的「四季」
更有四季個感覺....春有春的生意盎然,秋有秋的淒涼之美,冬有冬的寒意逼人...
夏沒聽過....聽說是最好聽的......
其實我指的民族音樂主要是指「國樂」,香港人好像稱「中樂」
,大陸人稱「民樂」,外國人稱「華樂」.....剛好中華民國....
國樂最多也最有名唱片公司的應該是「雨果」吧,不過他也不只出
國樂CD啦,還出了一些交響樂和一些其他的西樂....但演奏者通常
是著名的華人演奏家或華人的樂團....演奏風格和西洋樂團還是有
些不同的,有興趣可以試聽看看....
民族音樂又分很多,民謠、山歌....等等都算....
大陸方面民族音樂最早是由笛子演奏家馮子存以「二人台」的
演奏形式帶上舞台,不然最早期就像武俠小說一樣,在客棧或一些
阿貓阿狗的地方打雜....
後來由近代的指揮家彭修文(已過世)將傳統的小編制演奏形式改編
為大型編制,第一首大型編制的曲子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叫「豐收鑼鼓」
,真好聽,我有CD,不過放在高雄沒帶上來....

大專音樂比賽也常有人選這首...
但大編制的國樂團最被人詬病的是,由於當初文革的關係,急於求變,
所以很多樂器都是模仿西洋交響樂團製作,甚至連演奏技巧都相同,
最典型的就是「革胡」,簡直就是西洋的大提琴.....
甚至很多國樂團乾脆拿大提琴代替「革胡」.....
但樂曲音色的走向和西洋交響樂完全相反,西洋交響樂講求音色統一,
甚至要求同一把樂器的高音至低音都能夠達到相同音色,厚度也要相同....
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交響樂團不用彈撥樂器的原因吧...大概除了少用的豎琴
算是彈撥的編制而已.....鋼琴幾乎不用(協奏除外)....
而國樂則相反,講求音色多變化,利用各種不同的音色來表達各種情感
或各種情境....還有各種可以發聲的物品皆可當作樂器,例如我就聽過
一場演奏會是拿一般的樹葉當樂器,音夠準,音域還頗廣呢....
兩者聽起來最大的差異在於,交響樂團演奏再複雜的音樂,聽起來還是
像一把樂器所發出的聲音,而國樂聽起來音色較雜亂....
但即使如此,絕大多數的中國音樂還是使用國樂團演奏較有韻味,用
交響樂團演奏會感覺有點呆板....我有CD可佐證...
不過,即使國樂團再像交響樂團,演奏樂曲的方向仍然有很大的不同,
有很多交響樂團的人會覺得大編制國樂團的人在搶飯碗,其實應該還好
,因為音樂走向完全不同,不太會影響原本的古典市場的....
害我現在聽交響樂還是有點不習慣...

coco講了一堆,只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國樂」,其實我最早開始也一直
以為國樂都是「哭調仔」,喪事才在用的,後來才知道,國樂就是被這些
跑場子的人把名聲打壞的,真正的國樂不是這樣的,真正的國樂演奏家
和一般西洋樂器演奏家一樣都是經歷過一番苦練的....
作曲家和指揮家也都不是普通的人物...
嗯....最後,重點就是,國樂還有個好處,樂器便宜,跟西洋樂器比的話啦...
西洋長笛一把,稍微好一點的大概要10萬吧....,但中國竹笛,如果你會挑,
2000元就可以挑到一把上等的好笛子了,真正的演奏家大概需要各種調性及適用
各季節的笛子約10-20把,這樣也才4萬多....而且音域早已超越
西洋長笛+西洋短笛了....嗯....好像有點離題了....
想嘗試國樂的,去找找雨果CD,或我也可以推薦一些CD,雨果CD很難找,
目前只知道台中的「古帛唱片行」有全套的雨果CD
,其他大部分唱片行都只有瞼X少數幾片(而且都不是我欣賞的類型)....
還有很多好音樂沒出CD的.....真是太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