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kouja91007 寫:Z7的低頻是屬於稍微寬鬆且軟性的低頻,以他的量來說,punch稍為差了一點!
整體來說Z7整體都屬於軟調性,再加上高頻稍微黯淡,整體聽起來不是很有精神,素質是有,但後來選擇把系統調整給sa3000使用!
而現在則是以ed8ltd為主,繼續觀望下一支耳機,曾經的1899億而創公司貨……
dimmuborgir 寫:原廠的耳罩我覺得低頻過強,高頻略暗沉
我換了AKG K271的耳罩
低頻沒那麼強,高頻變得清亮一點
音場也變大不少
搭配谷津U4感覺Z7其實滿全面的
cybermajor 寫:Z7的低頻放的比收的多,放的比收的快
重節奏的流行樂或許有一點討喜,甚至驚艷的第一印象
但很容易就會覺得這樣的低頻對樂曲其實是一種干擾
(或許有的朋友反而會喜歡這樣的氛圍也不一定,這部份偏向個人喜好)
cthunter 寫:cybermajor 寫:Z7的低頻放的比收的多,放的比收的快
重節奏的流行樂或許有一點討喜,甚至驚艷的第一印象
但很容易就會覺得這樣的低頻對樂曲其實是一種干擾
(或許有的朋友反而會喜歡這樣的氛圍也不一定,這部份偏向個人喜好)
Z7的低頻放的比收的多,放的比收的快
這句話很有意思呢,是否能解釋成"低頻氾濫"呢?
還想請問大大是用什麼樣得設備來驅動的? 能否分享更多Z7的搭配心得供我拜讀呢
-------
貼一篇發表在AA的SONY Z7 用家心得文,我覺得內容算中肯且完整:
http://www.andaudio.com/phpbb3/viewtopic.php?f=25&t=123909
節錄一些內容:
1. 高頻率伸延不足, 高頻的rapid roll off好像已成SONY的特色(還是這是他的一貫調音?
2. 與K702 65th對比,Z7調音較重和有種奶油感
3. 聽流行很ok,聽古典很...
看完這篇文,再加上之前的文章整理,我也在心中建構了之後試聽Z7時要注意的方向:
1. 流行取向的調音是怎麼個調音法
2. 低頻的表現
3. 高頻的延伸和亮度
之後試聽完再來報告,我流行聽得多,或許會有收穫.
mic2635 寫:cthunter 寫:cybermajor 寫:Z7的低頻放的比收的多,放的比收的快
重節奏的流行樂或許有一點討喜,甚至驚艷的第一印象
但很容易就會覺得這樣的低頻對樂曲其實是一種干擾
(或許有的朋友反而會喜歡這樣的氛圍也不一定,這部份偏向個人喜好)
Z7的低頻放的比收的多,放的比收的快
這句話很有意思呢,是否能解釋成"低頻氾濫"呢?
還想請問大大是用什麼樣得設備來驅動的? 能否分享更多Z7的搭配心得供我拜讀呢
-------
貼一篇發表在AA的SONY Z7 用家心得文,我覺得內容算中肯且完整:
http://www.andaudio.com/phpbb3/viewtopic.php?f=25&t=123909
節錄一些內容:
1. 高頻率伸延不足, 高頻的rapid roll off好像已成SONY的特色(還是這是他的一貫調音?
2. 與K702 65th對比,Z7調音較重和有種奶油感
3. 聽流行很ok,聽古典很...
看完這篇文,再加上之前的文章整理,我也在心中建構了之後試聽Z7時要注意的方向:
1. 流行取向的調音是怎麼個調音法
2. 低頻的表現
3. 高頻的延伸和亮度
之後試聽完再來報告,我流行聽得多,或許會有收穫.
個人認為Z7的低頻並非素質不好,而是太難以駕馭以至於常常無法發揮實力(不知道是否肇因於那個70mm大單體的關係),
目前觀察到對Z7表現不滿的搭配大多是使用單端原廠線,而這條線也是個人認為造成Z7低頻氾濫的元兇之一。
根據自己嘗試以及與其他燒友們交流過的心得,得到以下方法可以有效改善Z7低頻表現:
1. 換掉原廠線,官方推出的Kimber升級線即是個CP值很高的選擇,有效改善低頻過量的問題,拉近人聲距離,中高頻更加明亮動人。
另外在國外論壇也有看到推薦moon audio的銀龍線。
2. 不想換線可考慮改用平衡輸出,與換線不同的是可以在保有低頻量感的狀態下,提升音場與低頻的收放速度,讓低頻更有層次的展現,也較不會侵蝕中高頻的細節。
3. 找台低頻"控制力"好的耳擴,讓Z7推好推滿!!要強調的是不是推力大就好,重點是在對低頻的"控制力"。
耳擴夠水準,即使是單端輸出也能把Z7推得有模有樣,之前搭配過Marantz HD-DAC 1、BMC PureDac,Z7都能有不錯的表現。
以上三項亦可互相搭配服用,效果會更顯著~
當初Z7上市時主打的重點就是"換線"&"平衡",是支可玩性與潛力很高的耳機,多嘗試不同組合是會帶給你不少驚喜與樂趣的,
看到很多心得都只用最原始的組合去評斷Z7的聲音實在是可惜了
BunnyBump 寫: 小弟愚昧請教,耳擴要用什麼樣的電路才可以增加低頻的控制力 ? 耳擴的水準又是根據哪方面的資訊判斷的 ? 有模有樣的Z7究竟是什麼樣的聲音 ?
低頻的控制力又會具體的影響哪方面聲音的表現 ?
為什麼Z7高頻的表現可以當作一種調音,而不是設計上的缺陷 ?
為什麼耳機還需要"可玩性",為什麼原廠不能在銷售的時候就搭配最好的線,而是另外以升級的名義分開賣 ?
CP值是怎麼算出來的,用最原始的組合,評斷耳機的聲音值不值這樣的定價很合理不是嗎
z123 寫:這支我玩了一年,還是玩不好,大概的狀況是這樣子
1. 持續使用下,一年仍是無法RUN開,直到最近聲音還是有極大的變化,但總體而言是持續進步的,常常隔一晚讓人認不出是原本的Z7,而最終表現如何仍不得而知。
2. 換線(農夫)整體極大強化,但三頻比例還是很寬的等腰三角形,同HD800比較會發現低頻太多、高頻偏暗。目前還是用單端在聽,升級平衡-依捅店家機器的經驗,有機會修正三頻比例,但低頻還是偏多。
3. 難搞。2~3萬一體機直推肯定不行,這點和SA5000是一模一樣的。自認數位線和電源處理已經夠完善了,接上一體機直推,聲音只有"噩夢"。
家訪用HUGO+BHA-1推,低頻才有比較好的控制、並且顯露高頻。
4.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依個人拙耳長聽,跟009、HE1000、HD800、SA5000比較的話,容易暴露出Z7在高頻上的缺憾及低頻收束問題,但整體而言聽古典還是可以,只要不跟上面幾隻比較的話XD。個人猜測這種調音有可能是SONY故意的,因為在SA5000吃過了悶虧。
總之玩Z7還有一段路要走,等拿到平衡擴後,RUN上一陣子才能得到比較結論的聲音,
目前大致是"單體雖然強大,但是調音面被索尼動手腳,導致變成高音質 BEATS"
z123 寫:這支我玩了一年,還是玩不好,大概的狀況是這樣子
1. 持續使用下,一年仍是無法RUN開,直到最近聲音還是有極大的變化,但總體而言是持續進步的,常常隔一晚讓人認不出是原本的Z7,而最終表現如何仍不得而知。
2. 換線(農夫)整體極大強化,但三頻比例還是很寬的等腰三角形,同HD800比較會發現低頻太多、高頻偏暗。目前還是用單端在聽,升級平衡-依捅店家機器的經驗,有機會修正三頻比例,但低頻還是偏多。
3. 難搞。2~3萬一體機直推肯定不行,這點和SA5000是一模一樣的。自認數位線和電源處理已經夠完善了,接上一體機直推,聲音只有"噩夢"。
家訪用HUGO+BHA-1推,低頻才有比較好的控制、並且顯露高頻。
4.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依個人拙耳長聽,跟009、HE1000、HD800、SA5000比較的話,容易暴露出Z7在高頻上的缺憾及低頻收束問題,但整體而言聽古典還是可以,只要不跟上面幾隻比較的話XD。個人猜測這種調音有可能是SONY故意的,因為在SA5000吃過了悶虧。
總之玩Z7還有一段路要走,等拿到平衡擴後,RUN上一陣子才能得到比較結論的聲音,
目前大致是"單體雖然強大,但是調音面被索尼動手腳,導致變成高音質 BEATS"
z123 寫:這支我玩了一年,還是玩不好,大概的狀況是這樣子
1. 持續使用下,一年仍是無法RUN開,直到最近聲音還是有極大的變化,但總體而言是持續進步的,常常隔一晚讓人認不出是原本的Z7,而最終表現如何仍不得而知。
2. 換線(農夫)整體極大強化,但三頻比例還是很寬的等腰三角形,同HD800比較會發現低頻太多、高頻偏暗。目前還是用單端在聽,升級平衡-依捅店家機器的經驗,有機會修正三頻比例,但低頻還是偏多。
3. 難搞。2~3萬一體機直推肯定不行,這點和SA5000是一模一樣的。自認數位線和電源處理已經夠完善了,接上一體機直推,聲音只有"噩夢"。
家訪用HUGO+BHA-1推,低頻才有比較好的控制、並且顯露高頻。
4.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依個人拙耳長聽,跟009、HE1000、HD800、SA5000比較的話,容易暴露出Z7在高頻上的缺憾及低頻收束問題,但整體而言聽古典還是可以,只要不跟上面幾隻比較的話XD。個人猜測這種調音有可能是SONY故意的,因為在SA5000吃過了悶虧。
總之玩Z7還有一段路要走,等拿到平衡擴後,RUN上一陣子才能得到比較結論的聲音,
目前大致是"單體雖然強大,但是調音面被索尼動手腳,導致變成高音質 BEATS"
BunnyBump 寫:
1. 一年都run不開,有沒有考慮過根本就沒有run in這回事,而是Z7的表現不盡如人意。耳機隔一晚應該是不會有什麼改變的,但是人會有不同的精神狀態。
2. 這段看來,就是不管做了什麼,低頻依舊太多。那麼所謂的"整體極大強化",大概也沒什麼意義,拿HD800來比較並不能提高Z7的價值。
3. 都瞭解到這樣的聲音是"噩夢",怎麼還抱持著樂觀的態度,相信Z7有機會更好 ?
4. 故意調出比較差的聲音 ? 怎麼想都不太對吧
單體強大又是從哪裡得到的結論 ? 大概只有面積比較大而已
BunnyBump 寫:理性討論,如果大家的聽感、喜好都有差異的話,就不應該用模糊的說詞,增加互相理解的困難。
BunnyBump 寫:小弟不清楚10~20k的硬實力該有多好的表現,但就算是HD600、650,與HD800之間的差異也不該只用"差一點"來形容。
而在我自己的聽感來看,Z7連10k都站不穩。
BunnyBump 寫:如果S家指的是森海的話就不方便歪樓了。
Sony的話,在Z7之前已經聽過了MDR-1A,雖然不至於像MSR7只聽了10秒就拿下來,但也只留下還可以的印象。
Z7作為其後繼旗艦,卻只能得到些微的提升 (製造成本看起來倒是增加了不少......)
BunnyBump 寫:就算插功率超大的擴大機,Z7也不會吃那麼多的。而跟其他耳機比起來,Z7怎麼看都不該被分到難推的那一類。
BunnyBump 寫:最後,小弟我一直都是輕鬆聽著音樂在發文的,享受音樂才是重點,所以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強調器材的"可玩性"。
cthunter 寫:cybermajor 寫:Z7的低頻放的比收的多,放的比收的快
重節奏的流行樂或許有一點討喜,甚至驚艷的第一印象
但很容易就會覺得這樣的低頻對樂曲其實是一種干擾
(或許有的朋友反而會喜歡這樣的氛圍也不一定,這部份偏向個人喜好)
Z7的低頻放的比收的多,放的比收的快
這句話很有意思呢,是否能解釋成"低頻氾濫"呢?
還想請問大大是用什麼樣得設備來驅動的? 能否分享更多Z7的搭配心得供我拜讀呢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23 位訪客